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达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14亿多人民人均超过140公斤。森林食物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为我国粮食安全打足了底气。
据介绍,森林食物涵盖“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目前,我国木本油料供给多✅元㊣化,还有橄榄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多种木本食用油。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积达1.8亿亩,油料产量达968万吨。
除此之外,新兴森林食物异军突起,竹笋、香椿等森林食品种植面积约7000万亩,产量1200多万吨。森林特色食品、木本调料、木本饮料等新产品发展方兴未艾。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还有林粮、林菌、林果、蜂蜜等大量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开㊣发森林食物,既能做大森林“粮库”,又能充㊣㊣实森林“钱库”,是推动“两山”转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
吉林省林下人参产业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吉林省林草局副局长李东友告诉记者,吉林省围绕林下宜参林地管理、优良种子培育、人参产品研发、质量品牌打造等环节,开发出五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培育出全国知名的“长白山人参”区域品牌。目前,吉林省林下人参种植总面积达到116.5万亩,年产量781.8吨,产值接✅近100亿元。
类似的森林开发案例,在各地还有不少。通过大力开展森林科学经营,在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为林下参种植创造充足空间和良好㊣条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具体来㊣看,在品种资源利用、单产提高以及精深加工方面,仍有发展空间。我国木本植物8000多✅种,具有食物生产功能的树种超过500种,目前开发利用的品种比较有限。全国经济林低产低效林比例在50%左右,亩均产量低,比如油茶每亩产油只有12公斤,而高标准油茶林亩产油可✅达40公斤。经济林深加工率不到30%,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挖掘。比如杏树,通过㊣㊣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杏仁可加工食用油、饮料;利用气化多联产技术,1吨价㊣值700元的杏壳可转化为价值2500元的电能、热能、活性炭和木醋㊣肥料等产品。
此外,森林食物生产环境好、营养成分高,符合新阶段健康营养消费需求,日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消费新宠,消费升级潜力很大。
以油茶为例,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油茶产业分会副理事长熊维政表示,我国油茶产业亟待破解3个难题:一是油茶种植面积小、生长周期长,8年至10年才能进入收获期,导致种植成本高,与普通大宗食用油价差较大,加大了市场销售难度。二是缺乏叫得响的品牌,产品缺乏品牌引领。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良种推广和优质资源培育力度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
其实,我国存在着众多优质油茶资源,比如河南省新县沙窝镇刘湾村付洼村民组百年以上的古油茶树单株产量惊人,其中一棵约300年树龄的古油茶树单株产量达235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填料形状。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优质油茶目前还未得到大面积有效开发。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林下浆果等一批森林食物都被列入,意味着林草部门将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向森林要食物大有可为。
国家林草局要求,新造木本粮油林全部使用优良品种,适度扩大种植面积;加大低产低效木本粮油✅林改造力度,分类施策提升产量质量。在木本粮油生产优势产区集中连㊣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建设一批高标准基地。鼓励各地以林下种植、养殖为重点,建设一批林下经济基地,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此外,还要用好财政资金,支持木本粮油林营造改造、林木良种培育和技术推广。加强林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食物生产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长周期、低利率的特色金融产品,引入金㊣融活水,支持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鼓励林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协同发力,突破轻简化栽培、机械采收、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森林食物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
截至2023年底,全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达73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有200个,茶油年产量80多万吨,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的7%。2022年12月份,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统筹考虑15个适宜种植油茶省(区、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历史、现状、潜力等因㊣素,按照核心发展区和重点拓展区布局油茶发展任务,力争到2025年实现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
王俊中✅透露,将通过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由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遴选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支持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和高地,目前已实施示范奖补项目14个。“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加快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黄俊毅)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